第三,提倡国民教育,以塑造新国民。教育救国论者不只是关注培养新式人才的精英式教育,而且还积极提倡使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普及教育,希望通过国民教育来塑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国民。戊戌时期,严复提出“鼓民力”、“开民智”、“新民德”,强调从力(体)、智、德三方面提高国民素质;庚子以后,严复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体育、智育、德育“三者并重”的教育观,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强调“智育重于体育,而德育尤重于智育”。这个主张当时已为人们所接受,成为一些教育救国论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。如有人认为:“民智、民德、民力是改造社会、强国保种的要素。”梁启超则发表了著名的《新民说》,认为“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”。对此,他从两方面作了论证,就内治而言,“苟有新民,何患无新制度,无新政府,无新国家”;就外交而言,“必其使吾四万万人之民德、民智、民力,皆可与彼(列强——引者注)相埒,则外自不能为患”。显然,梁启超这里所谓的新民,含有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意味。要达到这个目的,根本的途径就是普及教育。时人主张通过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等途径进行全民普及教育,甚至主张用强迫主义的方式使全体国民人人尽受教育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女子教育的问题被教育救国论者提上议事日程。他们认为,因长期以来受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思想流毒的影响,女子不能与男子平等地接受教育,“学之不明,而千百年来女界乃独罹其黑暗矣。欲救其弊,惟有兴学。”兴女学是为了培养占全体国民半数的女子的国民性格,塑造新型女国民。有人甚至把女子教育提高到“铸造国民母”的高度,认为:“国无国民母,则国民安生,国无国民母所生之国民,则国将不国。故欲铸造国民,必先铸造国民母始。”可见对女子教育的重视程度。
相关影视:板栗电影网温暖的玄